•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我们这里一年上坟的次数一般是四次,即清明节,七月十五,农历十 ...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8: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清明节,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日期或节日与祭祀、上坟相关,不同地区的习俗可能略有差异。

我们南方习俗是:清明节前后七天和年底过年前几天祭祖。七月十五不上坟,是在家里包包袱,烧包袱,祭拜祖先。一般一年不能少于两次。大多随个人,代表一种纪念意义。大致情况:

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别称‌:鬼节、七月半。民间认为这是“鬼门开”的日子,人们会祭祖、烧纸钱、放河灯,为祖先和孤魂野鬼超度。部分地区会到墓地祭扫。

二、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天气转寒时,为祖先“送寒衣”。焚烧纸衣、纸钱,或在墓前供奉食物,表达对逝者的关怀。

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称祭祖节(部分地区)。有登高、敬老习俗,南方一些地区(如福建、广东)有“重阳扫墓”的习俗,称为“秋祭”。

四、冬至(公历12月21日-23日)‌传统节气,象征阴阳转换。部分地区(如江浙、潮汕)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会扫墓祭祖,供奉冬至圆等食物。

五、逝者忌日‌。即家人逝世的周年纪念日。许多家庭会在逝者忌日前往墓地祭拜,表达哀思。

六、春节前(农历腊月)‌。部分地区(如北方一些农村)会在春节前扫墓,称为“送年坟”,寓意请祖先“回家过年”。

七、其他地区性习俗‌。部分地区(如广西等地)将农历三月初三作为祭祖日。有些家庭会在除夕下午祭祖,但通常在家中设供而非扫墓。

此外,现代人因工作等原因,也可能选择清明节前后的周末或节假日扫墓(即“前三后四”的灵活时段。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95

粉丝101

帖子5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