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深度好文)

大球   论坛守护神 楼主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一张利口,可以颠倒黑白,却不能改变真理;巧舌如簧,可以混淆是非,却无法扭曲真相。巧言令色不足以取信,唯有真诚能够动人。

说得好听,不如行得优秀,嘴巴闭上,智慧才能启迪。善辩不如不辩,美言不如寡言,忍辱不争才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三观不合,不必辩驳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进一步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说话是一门艺术,不说是一种修行,人能做到遇事不辩,就一定有过人的智慧和高度。只有境界相近的人,才有必要争个你高我低。

但真正有境界的人,又不屑于逞口舌之利,与其唇枪舌剑,不如修行自己。若是层次判若云泥,就更没有必要分出个胜负输赢。猛虎打赢了疯狗并不光彩,实力悬殊的较量更是毫无意义。

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一个绿衣人辩论。子贡说,一年有四季,绿衣人说,只有三季。

他们僵持不下,找孔子评理,孔子判定绿衣人赢。因为绿衣人是一只蚱蜢,一生春生秋死,只能经历三季。

如果子贡对四季深信不疑,能够看透绿衣人说三季的道理,就不会浪费时间,争辨这种本不存在争议的事情。

孔子训斥子贡,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因为他被别人轻易地扰乱了心境。人们无法用同一双眼睛看待世界,也不会用同一个大脑思考问题。

很多争论,其实与对错无关,站在各自的立场,谁又会毫无道理?人生不在同一个高度,不必追求相同的目的地!

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古训有言:“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不要谗佞也无需工巧,实事求是就很好。

愚蠢的人喜欢言无不尽,却抓不住重点,结果废话连篇。

聪明的人沉默寡言,但总能一语中的,字字珠玑。【微信公号:国学生活】

真正高深的学问,都讲求心领神会,而不留存于文字语言。

言不在多,而在精,越会说话的人,越懂得惜字如金。就像在灵山讲法的佛陀拈花微笑。

大家都不解其意,只有迦叶尊者会心一笑,一举开创了名扬天下的“禅宗”。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四季、万物,都是自然造化最伟大的杰作。

它们深邃而悠远,却一句也不肯言说。没说的永远比说出口的重要,蕴含其中的总比表露在外的高深。

人情世故需要细细玩味,人生意境需要用心体会。心直口快,绝非一种优点,言多必失,需要三思而后行。

说得越多,越动听,就越容易失真,越不一定诚实。

学会谨言慎行,守好自己的一张口,才能守住安身立命的祸福之门。

▽人生一世,学会忍辱才能负重,真正的高手都懂得不争而胜。忍辱不辩是一种涵养,寡言不争是一种境界。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的太多,势必陷自己于困境,招来的只有灾祸,不如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3)

nwdve3mlw   世界首富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安徽宣城
晨读好书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三观不合,不必辩驳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发帖际遇]: 神秘人对鱼羊鲜 说:“从对方的利益出发去说服他,很可能比从其他方面出发去说服他更有效,这是一种有着极深的生物学根源的强大心理学原则。”鱼羊鲜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步步为营   理财高手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好文共赏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20

粉丝516

帖子3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