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I将代替80%的职位,那以后大部分人不用上班了? ...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AI将代替80%的职位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但目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下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支持AI将取代大量职位的观点及依据

技术发展角度:AI技术发展迅速,如GPT-4在2023年就拿到律师资格考试前10%的成绩,新模型o3在编程上超过了其首席科学家。AI在文本处理、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能够高效完成许多重复性、规律性的工作,如客服、数据录入、简单的编程任务等。

效率与成本优势:AI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会疲劳,且出错率相对较低。在一些大规模生产或服务场景中,使用AI可以显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快速、精准地完成装配工作,比人工操作更高效。

专家与行业领袖预测:许多科技领袖和专家都对AI取代大量职位持乐观态度。如比尔·盖茨认为人工智能将在十年内取代大多数人类工作,导致每周工作时间大幅缩短;马斯克也预测2030年开始人类将面临大规模失业,大部分专业技术岗位都会被AI取代。

反对AI将取代大部分职位的观点及依据

人类独特能力不可替代:人类具有创造力、同理心、判断力、说服力等独特能力,这些是AI难以完全复制的。在艺术创作、医疗诊断、心理咨询、领导管理等领域,人类的情感和智慧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医生在诊断疾病时,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患者的情感关怀和综合判断。

AI的局限性:尽管AI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但目前的AI仍然存在局限性。AI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只能基于数据和算法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在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环境和问题时,AI的表现可能不如人类。例如,在处理一些突发的、非结构化的问题时,人类能够灵活应对,而AI可能无法准确理解和处理。

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AI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职位的消失,但同时也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例如,随着AI技术的普及,需要大量的AI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算法研究员等专业人才来开发、维护和应用AI系统。此外,AI的应用还可能催生一些新的行业和职业,如AI伦理顾问、数字内容创作者等。

对未来就业的可能影响

工作模式改变:即使AI取代了部分职位,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就完全不用上班了。工作模式可能会发生改变,人们可能会从事与AI协作的工作,或者从事那些需要人类独特能力的岗位。例如,人类可以与AI合作进行创意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发挥各自的优势。

社会经济调整:AI取代大量职位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如导致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社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如提供再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等。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星云1842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新疆克拉玛依
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已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根据多方预测和研究,AI确实将大幅改变传统就业结构,但"大部分人不用上班"的论断可能过于简单化。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替代规模与时间线

1、替代比例:硅谷风投和专家普遍预测AI将取代70%-80%的现有岗位,其中认知密集型产业(如法律、金融)和标准化服务岗位(如客服)首当其冲‌。2025年仅上半年,全球科技行业已有9.4万人因AI失业‌。

2、时间节点:多数预测认为80%岗位替代将发生在未来10年内(2035年前),而25年后可能进入"普遍闲暇"状态‌。

二、替代的行业差异

1、高危岗位:基础客服、数据录入、放射科医师等技术标准化职业替代率超90%‌,而教师的情感联结等能力仍保持0%可替代率‌。

2、性别差异:发展中国家73%易替代岗位由女性承担,形成新型数字性别鸿沟‌。

三、替代不等于消失

1、职业转型:制造业质检员70%转岗为设备维护人员,催生AI训练师、提示词工程师等新职业‌。

2、能力升级:掌握AI工具的教师薪资比传统教师高40%,形成新的技能溢价‌。

3、创业机遇:1-5人团队利用AI可创造传统大公司价值,"超能个体"模式兴起‌。

四、社会适应机制

1、收入分配:马斯克等提出"普遍高收入"设想,但具体实施仍存争议‌。

2、技能培训:地方政府已开展编程等免费培训,德国等国家建立终身学习账户制度‌。

3、制度创新:需建立AI伦理审查、算法透明度等新型治理框架‌。

当前数据显示,AI主要造成就业结构的"极化"而非单纯缩减:低技能服务岗和高创造力岗位需求同时增长,中等技能白领岗位萎缩最严重‌。这种转型将伴随阵痛,但完全"不用工作"的社会形态仍需制度创新的配合‌。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这其实是个常见误区啦~虽然AI确实在替代一些重复性高、规则化的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职业呢!比如AI训练师、数字孪生工程师这些以前听都没听过的岗位,现在不也慢慢冒出来了?而且很多工作需要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情感沟通能力,像心理咨询师、创意策划这些,AI暂时还替代不了呀~

不过未来可能工作模式会变,比如更多人从事灵活就业,或者用更少时间完成核心任务。与其担心“不用上班”,不如想想怎么借助AI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觉得呢?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qsmol02   发帖之星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AI技术的发展确实会对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但“AI将代替80%的职位,大部分人不用上班”这一说法过于简化了实际情况。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飒爽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关于“AI将替代80%的职位,大部分人不用上班”的说法,目前存在不同观点和预测:

观点差异

‌技术替代趋势‌

部分硅谷风投预测,2030年80%的高价值岗位可能被AI替代,涵盖金融分析师、律师、程序员等高薪职业。AI已具备专业知识学习、决策能力,并正在向全链路工作场景渗透。 ‌

‌就业市场复杂性‌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指出,AI对劳动力市场的替代效应已显现,但职业AI暴露度(即职业受AI影响的程度)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后新增岗位对AI依赖度降低,不易被替代的职业数量增加。 ‌

应对建议

‌提升技能‌:获取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认证可增强竞争力,重点提升数学、编程等核心技术能力。 ‌

‌职业转型‌:可关注AI与医疗、制造等行业结合的新兴领域,或向管理、创新领域转型。 ‌

现状与未来

目前AI主要替代程序化、规范化的白领工作(如会计、编辑),而复杂决策类岗位仍需人类参与。未来两年内,服务业和制造业可能加速与AI融合,但实体岗位仍需人工协调。 ‌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永恒   论坛守护神 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
“AI替代80%职位”其实是个偏夸张的说法,更准确的是AI会改变大部分职位的工作方式,而不是完全取代。

比如:

- 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可能被机器人替代,但需要人来维护机器人、优化流程;



- 基础文案、数据录入等重复工作会被AI简化,但创意策划、深度分析这类需要人类思维的部分仍不可替代;



- 甚至医生、教师这些职业,AI可能成为辅助工具(比如AI读片、智能备课),但诊断判断、情感沟通还是得靠人。

未来确实可能出现“不用上班”的情况,但更可能的是工作内容升级——人们从重复劳动转向更需要创造力、情感互动、复杂决策的岗位。而且社会也会慢慢调整,比如缩短工时、发展新行业,不会让大家突然“无事可做”啦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3

粉丝71

帖子7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