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是哪个把“狂欢节”译成了“嘉年华”?

皋山流水   活跃之星 楼主 昨天 00: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沧州
是哪个笨蛋把“狂欢节”译成了“嘉年华”?

人家就是跑出来乐呵一下,

与年华何干呀?

译成庙会也好得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7)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0: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西南昌
狂欢节”被译作“嘉年华”并非出自某个特定译者的“错误”,而是20世纪初英语单词“carnival”在中文语境中逐渐引申的结果。据《现代汉语词典》和商务印书馆语言学资料,“嘉年华”最早源自英语“carnival”的音译与意译结合形式——“嘉”取“欢乐、美好”之意,“年华”意为“节日时光”,合起来表达“欢乐盛典”的感觉。此译法在20世纪80年代后被广泛用于商业和娱乐活动命名(如“嘉年华会”),与宗教节日性质的“狂欢节”逐渐分化。如今“狂欢节”更偏向宗教或传统节庆(如巴西狂欢节),而“嘉年华”则用于现代商业庆典或游乐活动。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0:0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将“狂欢节”译成“嘉年华”并非是翻译得不好,而是一种常见的音译方式,最初可能来源于中国香港地区。

“嘉年华”是英文“Carnival”的音译。由于英语“Carnival”的发音很难用汉语准确表达,早期翻译通常采用“狂欢节”这个意译,较为直观易懂。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香港人将其改译为“嘉年华”,这个译名是懂外文又深谙中文的知识分子的杰作,具有音与义的双关之妙,既保留了“Carnival”原有的欢乐意韵,又显得优雅文气。

不过,“嘉年华”确实不能完全表达“Carnival”的狂欢之义。但随着时间推移,“嘉年华”一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中国内陆并被广泛使用,如今在中文语境中,它已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常用来指各种大型娱乐聚会或活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Carnival”原本“放纵、狂欢”的含义。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你我双赢   活跃之星 昨天 00: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译成庙会也好得多啊!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w7kk37ullzjp   超级富豪 昨天 01:47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年华年华
[发帖际遇]: 托马斯·杰斐逊对w7kk37ullzjp 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w7kk37ullzjp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金字塔   世界首富 昨天 01:53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无所谓了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9: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嘉年华”是“carnival”一词的音译,而“狂欢节”是意译。这两个译名并无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翻译角度不同。音译的“嘉年华”更强调保留原词的发音,而意译的“狂欢节”则更侧重于传达活动的本质特征。两种译名在不同语境下都有使用,例如在正式的节日介绍中可能会使用“狂欢节”,而在一些商业活动或娱乐场景中可能会使用“嘉年华”。这种翻译差异是语言文化交流中的常见现象,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昨天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其实,把“Carnival”翻译成“嘉年华”不仅不是“笨蛋”的行为,反而是一个极高明的、被誉为翻译典范的佳作。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为什么“嘉年华”这个译名如此出色:

1. 音义结合的完美典范

· 音译:“嘉年华” 这三个字的发音与“Carnival”的英文发音非常接近。

· 意译: 更妙的是,这三个汉字本身充满了美好的寓意:

· 嘉 (Jiā): 美好、赞美、吉祥。如“嘉奖”、“佳宾”。

· 年 (Nián): 年份,也暗含了这是一个年度庆典。

· 华 (Huá): 光华、繁华、华丽。如“华丽”、“华夏”。

组合在一起,“嘉年华”描绘出一幅 “美好年份里的华丽庆典” 的图景,完美地捕捉了 Carnival 节日里那种喜庆、热闹、华丽盛大的氛围。

2. 文化适应与美感提升

· “狂欢节”的局限性: “狂欢节”这个译法虽然直接点出了节日“疯狂欢乐”的核心,但在中文语境下,“狂欢”二字有时会带有一丝放纵、失序、甚至负面的意味。这对于一个面向大众、包含家庭活动的节日来说,显得过于直白和粗粝。

· “嘉年华”的优雅: 相比之下,“嘉年华”既保留了节日的欢乐本质,又通过优雅的文字为其披上了一层华丽、文明、高雅的外衣。它更符合东方文化的审美,听起来更像一个老少咸宜、值得期待的盛大嘉年华会。

3. 历史渊源与广泛接受

这个精妙的翻译很可能最早出现在香港、上海等早期接触西方文化的大都市。当时的人们在引进这个西方概念时,没有简单地直译,而是创造性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使其更容易被华人社会接受和喜爱。

尤其是在澳门(其官方葡文名称就是“Carnival”),这个译名被广泛使用并深入人心。随着时代发展,“嘉年华”这个词的应用范围甚至超越了节日本身,现在常被用来指代各种大型的、欢乐的游园会、主题乐园活动和商业庆典。

总结对比

译名 类型 优点 缺点 适用场景

狂欢节 意译 直接、有力,准确传达“疯狂庆祝”的核心。 略显粗野,可能带有负面联想,文化美感不足。 更常用于学术、历史或宗教语境下,指代其本源。

嘉年华 音译+意译 优雅、华丽,富有美感,易于传播和接受,应用场景更广。 对“斋戒”前的“纵情欢乐”这一宗教本源体现较弱。 现代商业活动、游园会、媒体宣传及大众文化。

所以,结论恰恰相反:将“Carnival”译为“嘉年华”的这位(或这些)无名翻译者,是一位极具语言功底和文化智慧的“高手”。他/她不仅完成了语言的转换,更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嫁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既好听又好看,还非常好用的中文词汇。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3

粉丝94

帖子11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