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晨读】弘一法师《静心》:所有出路,都是心路

富甲一方   发帖之星 楼主 7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西上饶
【晨读】弘一法师《静心》:所有出路,都是心路

林语堂曾说:

“我们那个时代,最奇特,最遗世独立的,就是李叔同。”

李叔同,法号弘一法师,堪称“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完人”。

前半世,他红尘炼心,游戏人间;后半生,他遁入空门,参禅修道。

六十载风雨人生,他从成熟练达走向心灵澄澈,终成一代大师。

晚年时,他将毕生修行,凝结成《静心》一书。

弘一法师在书中坦言: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每一个人都选择了不同的路,但无论怎么走,路都是由人心造就的。

正所谓,心无外物,本自具足。

所有出路,归根到底,都是心路。

1

焦虑时,修一份定心

生活中,你是不是个容易焦虑的人?

很多事拿不定主意,就算拿定了,别人三言两语,又令你疑虑重重;

经常急躁、慌张,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每天活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明明一切都好,可就是心绪不宁,精神紧张,身心无一刻安稳。

弘一法师说:“人需修一颗坚定的心,方能宠辱不惊,超然物外。”

在书里,他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禅宗小故事。

有个叫大梅的和尚,苦修多年,不得开悟,内心十分迷茫。

尤其是看到师兄师弟们一个个都成了名僧大德,大梅就更焦虑。

经常打坐坐不住,参禅参不透。

某天,大梅听闻马祖禅师到访,就急切地前去请教。

见他神色不安,马祖禅师只说了四个字——即心即佛。

佛祖心中坐,修行不外求,只管修好心,人就悟道了。

大梅思忖片刻,忽然悟透禅机,闭关修心去了。

他端坐禅房,两耳不闻,双目微闭,沉着地思考着、感悟着。

终于在沉静内心后,他顿悟玄机,终得正果。

所以说,心一定,烦恼、妄想、恐怖,都会倏忽而散,不见踪迹。

人世间的事,纷纷扬扬,无止无熄。

被人事缠绕的我们,不免思绪烦乱,心焦难耐。

唯有修持一份定力,方可将万千烦恼挡在心门之外。

屏蔽杂乱的声音、坚定自己的选择,少一点左顾右盼,多一份安定沉稳。

只要生出安定之心,我们便不再惧怕命运中的任何动荡。

2

孤独时,修一份静心

看书时,很喜欢一句话:

“抛开浮华与纷争,回归简单与宁静,是为大自在。”

弘一法师一次次劝诫世人:无论何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尤其是孤独寂寞时,人要学会于无人问津中,修一份静心。

安安静静地吃饭睡觉、心无旁骛地劳作干活,才能对心灵产生滋养。

想当年,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的时候,常跑去杭州虎跑寺断食修炼。

山林古寺,本就清幽冷清,即便偶尔有朋友到访,也不似红尘那般热闹。

初来乍到,李叔同还颇感新鲜,但几天后,他就有点受不了了。

无亲人嘘寒问暖,无友人饮食弄月,更无知己把酒言欢。

有的,只是山林里凄厉的猿鸣,与树梢上光晕暗淡的残月。

为了消解心中寂寞,李叔同只能一次次屏息凝神,一遍遍默念佛号。

就这样,他感觉自己的心,越来越静,心绪越来越沉,仿佛沉入一片静谧的水中。

安静下来后,他发现,很多以前不懂的经书,看得懂了;想不明白的道理,想通了。

更令他诧异的是,他彻底厌弃了浮世繁华,只盼着能安静地独处。

1918年,他正式在虎跑寺剃度出家。

自此,青灯古佛,暮鼓晨钟,静养身心,潜心修行,成为律宗一派代表人物。

《大学》中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心有静气,便能生出一股无声的力量。

这股心力,足以带来我们穿过人生里的孤独寂寞。

3

别离时,修一份从容心

李叔同幼年丧父,长大成亲后,他便拜别亲友,与母亲妻子移居上海。

上海城南有一处“城南文社”,李叔同常于此会见文友,切磋学问。

其中,城南文社的主事许幻元,与李叔同最为要好。

后来又有三位文友前来,他们五人义结金兰,世称“天涯五友”。

在“上海书画会”,李叔同也是“知己满天下”。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先是他年幼的儿子和母亲相继离世,之后,因为战乱,他和很多朋友也渐渐走散了。

一时间,生离死别轮番上演,命运将李叔同抛入一场场痛彻心扉的别离。

当他看到好友许幻元远去的背影,终在百感交集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别》。

弘一法师在书里,回忆起这些往事。

当那些人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闪过,他却释怀了离别的惆怅。

他说:“一念花开,一念花落。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聚散离合终有时,历来烟雨不留人。

那些曾与你把酒言欢的知己,因缘际会下,会与你渐行渐远;

那些本以为会相处一辈子的人,也会在某一个时刻挥手告别。

人活一世,不必太执着于聚散。

人来人去间,修得一份从容心,才不会永坠离别之苦。

顺其自然,随缘而活,就是对彼此的成全。

4

落魄时,修一份平常心

书里写道,有个老人神色沉重地来到寺院,请佛陀开示,助他逃离苦难。

老人年轻时,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腿‘中年时,妻子又因病撒手人寰。

等临老了,相依为命的儿子又意外离世,只剩他自己孤苦无依。

而他老得没力气干活,赚不来钱,日子过得十分凄苦、落魄。

佛陀听闻了老人的遭遇,随后捡起一片枯萎树叶,对老人说:“你仔细看看,它像什么?”

见老人默不作声,佛陀说:你难道不觉得它像一颗心吗?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老人接过树叶,发现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小洞……

佛陀接着说:

“它在春风中生芽,在阳光中长大,它默默地承受蚊虫的叮咬,经受了狂风的肆虐,可是它并没有凋零。

因为它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无限的热爱,相比之下,人承受挫折和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书时,读到这个故事,心中不由得感慨:

人如草木,没有人能不经风雨地过一生。

谁不是在命运磋磨里,生出了一颗千疮百孔的心。

紧盯着伤口,反复咀嚼伤痛,人只会更痛苦、更绝望。

倒不如放平心态,坦然接纳,等闲视之。

人生际遇,就像弘一法师说的:“人命无常,如闪电之刹那生灭。”

任何人的一辈子,都有悲,有喜;有得,有失;有遗憾,有圆满。

不要去抱怨命运里的苦难,不要去埋怨生命里的缺憾。

等你迈过了人生里的沟沟坎坎,再回头看时,终会顿悟:

一切痛苦和落魄,所有遗憾和错过,都是生命的点缀。

《静心》中,记载了不少弘一法师说法的经历。

一次,有俗家弟子问:人要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麻烦,使自己远离烦恼?

弘一法师打了个比方:

“照镜子看见鼻子上有一墨点,很讨厌,擦镜子一定没有用。

外面的世界,就如同镜子,境界是缘,引起了心中的好恶是非。若能观察自心,即能觉悟。”

把心修好,世界就变好了;心路通了,人就不会无路可走。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静其心,容天下之事;平其心,纳天下之变;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万事万物,不过于心。

心强大了,人才能够抵抗住世界所有的诱惑、躁动、不安、迷茫。

于岁月变迁中,安顿好自己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3)

老克勒   发帖之星 6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都是心路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lakc3j   世界首富 6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西太原
静下心来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yuedi259   金融大鳄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东
都是心路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发帖际遇]: 本杰明·富兰克林对yuedi259 说:“擅长找借口的人,往往很难擅长其他事情。” yuedi259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555

粉丝420

帖子8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