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人,很奇怪。明知不对,还要去做,你说是为什么呢?比如人员 ...

我心中你最重   活跃之星 楼主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人,很奇怪。明知不对,还要去做,你说是为什么呢?比如人员、普通人贪便宜?
最佳答案
4 天前
这种“明知不对还想做”的情况,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核心是欲望、侥幸心理和短期诱惑在“拉着”我们,像贪便宜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 短期收益太诱人,盖过了“不对”的负罪感:贪便宜时,眼前的好处(少花钱、多拿东西)特别直接,比如看到打折就想买不需要的东西,明知“买了没用”,但“省了钱”的快乐当下就能感受到,反而把“浪费”“冲动消费”的顾虑抛到后面了。

2. 侥幸心理在作祟:总觉得“就这一次,不会有问题”——比如明知是盗版商品、来路不明的低价货,却觉得“自己不会倒霉”,既想占好处,又不愿相信会付出代价(比如质量差、有风险)。

3. “大家都这样”的从众心理:如果身边人也常贪小便宜、没出问题,就会下意识降低心理防线,觉得“这不算什么大错”,甚至说服自己“不占白不占”,弱化了“不对”的认知。

4. 成本太低,诱惑容易扛不住:贪便宜大多不用付出太大代价(比如只是花点小钱买闲置,或多等一会儿抢低价),相比“占便宜”的满足感,克制自己的难度反而更高,自然容易忍不住行动。

其实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不用太苛责自己~ 要是想少被这种情况困扰,下次可以先停3秒:“这个便宜占了,后续会不会有麻烦?我真的需要吗?” 简单一问,往往就能冷静下来。
[发帖际遇]: 爱默生对我心中你最重 说:“做让你恐惧的事,你的恐惧就会消失。” 我心中你最重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7)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3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黄冈
有本书《人性的弱点》剖析得淋漓尽致 ,可以看看!

这种“明知不对还想做”的情况,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核心是欲望、侥幸心理和短期诱惑在“拉着”我们,像贪便宜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 短期收益太诱人,盖过了“不对”的负罪感:贪便宜时,眼前的好处(少花钱、多拿东西)特别直接,比如看到打折就想买不需要的东西,明知“买了没用”,但“省了钱”的快乐当下就能感受到,反而把“浪费”“冲动消费”的顾虑抛到后面了。

2. 侥幸心理在作祟:总觉得“就这一次,不会有问题”——比如明知是盗版商品、来路不明的低价货,却觉得“自己不会倒霉”,既想占好处,又不愿相信会付出代价(比如质量差、有风险)。

3. “大家都这样”的从众心理:如果身边人也常贪小便宜、没出问题,就会下意识降低心理防线,觉得“这不算什么大错”,甚至说服自己“不占白不占”,弱化了“不对”的认知。

4. 成本太低,诱惑容易扛不住:贪便宜大多不用付出太大代价(比如只是花点小钱买闲置,或多等一会儿抢低价),相比“占便宜”的满足感,克制自己的难度反而更高,自然容易忍不住行动。

其实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不用太苛责自己~ 要是想少被这种情况困扰,下次可以先停3秒:“这个便宜占了,后续会不会有麻烦?我真的需要吗?” 简单一问,往往就能冷静下来。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能感受到您对这种行为的困惑,这确实需要从心理机制去理解。‌明知不对仍去做,可能涉及心理障碍、认知偏差或环境影响等因素‌,比如贪便宜行为背后常有自我价值感或边界感的问题。

心理障碍与行为失控

部分人因强迫症、冲动控制障碍等心理疾病,明知行为错误却无法自控。这类情况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改善神经递质平衡。‌

认知偏差与情绪驱动

认知偏差可能导致对行为后果的误判,例如认为贪便宜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焦虑、冲动等情绪会削弱自我约束力,使人更易做出违背认知的行为。‌

习惯与环境影响

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如占便宜)可能因环境压力或他人示范而固化。例如,自助餐偷拿饮料的行为可能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或社会比较心理。‌

人格特质与自我调节

冲动型人格者更易出现明知故犯行为。通过心理训练、设定规则等方式可逐步改善自我控制能力。‌

应对建议

‌认知调整‌:通过心理咨询纠正错误认知,建立合理价值观。

‌环境优化‌:减少诱惑源,增加正向社交支持。

‌专业干预‌:若行为严重影响生活,需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理解这些心理机制后,或许能更从容地面对类似行为。愿您找到内心的平衡与力量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本楼为最佳答案   
这种“明知不对还想做”的情况,其实一点都不奇怪,核心是欲望、侥幸心理和短期诱惑在“拉着”我们,像贪便宜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 短期收益太诱人,盖过了“不对”的负罪感:贪便宜时,眼前的好处(少花钱、多拿东西)特别直接,比如看到打折就想买不需要的东西,明知“买了没用”,但“省了钱”的快乐当下就能感受到,反而把“浪费”“冲动消费”的顾虑抛到后面了。

2. 侥幸心理在作祟:总觉得“就这一次,不会有问题”——比如明知是盗版商品、来路不明的低价货,却觉得“自己不会倒霉”,既想占好处,又不愿相信会付出代价(比如质量差、有风险)。

3. “大家都这样”的从众心理:如果身边人也常贪小便宜、没出问题,就会下意识降低心理防线,觉得“这不算什么大错”,甚至说服自己“不占白不占”,弱化了“不对”的认知。

4. 成本太低,诱惑容易扛不住:贪便宜大多不用付出太大代价(比如只是花点小钱买闲置,或多等一会儿抢低价),相比“占便宜”的满足感,克制自己的难度反而更高,自然容易忍不住行动。

其实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不用太苛责自己~ 要是想少被这种情况困扰,下次可以先停3秒:“这个便宜占了,后续会不会有麻烦?我真的需要吗?” 简单一问,往往就能冷静下来。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发帖际遇]: 三毛对nwd7pv29pk 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nwd7pv29pk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溪清流   世界首富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读读想想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百川   世界首富 4 天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无锡
信心底气不足的地方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sunfujin   活跃之星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人,很奇怪。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旭日东升820313   世界首富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压力巨大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68

粉丝499

帖子82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