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已解决]一道题都不会求答案?

w7kk3uwtjjpz   论坛首富 楼主 2023-6-27 11:17:4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一道题都不会求答案?
Screenshot_2023-06-27-11-14-36-41_e39d2c7de19156b0683cd93e8735f348.jpg
最佳答案
2023-6-27 11:18:10
孔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9)

行云流水   活跃之星 2023-6-27 11:18:1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淄博   本楼为最佳答案   
孔子。。。。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发帖际遇]: 莫泊桑对行云流水 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行云流水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2023-6-27 11:18: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正确答案是:A.孔子
参与人数 2本月威望 +3 宝石 +4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4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永不放弃   论坛守护神 2023-6-27 11:32:21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西
正确答案是:.孔子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来的。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作人的规范如“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5 宝石 +5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5 宝石 +5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w7kk3uwtjjpz   论坛首富 楼主 2023-6-27 11:32: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谢谢大家
[发帖际遇]: 沟通达人对w7kk3uwtjjpz 说:“真正会聊天的人,并不是「说的话特别有意思」,而是「说的话让对方很容易接下去」,这样人缘自然就好了。”w7kk3uwtjjpz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向着太阳   金融大鳄 2023-6-27 11:41: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新疆乌鲁木齐
正确答案A孔子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球   论坛守护神 2023-6-27 11:43:35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
正确答案是孔子。
庸之道“中庸”一词出自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一书。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美德,是最高的境界了,但是普通的老百姓缺乏这种美德已经很久了。“中庸”在《论语》中就出现了这么一次,仅仅从这句话确实看不出它的明确含义。不过,后人根据《论语》中记述的孔子相关的言行,对它的含义做出了较为明晰的解释。宋代学者朱熹认为:“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也就是说:“中”就是不要太过分,也不要达不到,而“庸”,就是指一种平平常常的状态。 “中庸”,就是要求人们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之间选取或者把握一个中道,并可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加以实践。孔子一生也确实是在实践着中庸之道的。孔子也常常是以这种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和事的,例如,他在评论他的弟子时,认为子张做事有点偏颇,他称为“过”,而子夏做事则常有点底气不足,显得拘泥,他称为“不及”,在他看来,“过犹不及”,也就是“过分”与“达不到”这两者,都不能保持中道,二者的效果也没什么两样。显然他主张的是“无过无不及”。孔子在评价《诗经》中的《关睢》一篇时,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陵皮伤”,也就是说,它表达出来的情感恰到好处,快乐但不至于放荡,忧愁又过于悲伤。孔子常有“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温而厉”等等话语,就是要告诫人们:可以满足个人欲望,但不要贪婪;人要保持庄重,但不要骄傲;人要有威严,但不能显得凶猛。这些都是君子人格所具有的中庸之德的体现。我理解,中庸应该和现代哲学的矛盾论差不多。中,就是在矛盾中寻求真理;庸,就是将真理运用于实践。万事万物莫不存在矛盾,一个事物本身也有内在的矛盾,所以中庸为道,适用于万事万物。人不尺闭差断地在实践中寻求真态历理,在困难中坚持真理,用真理指导实践,所以社会才能进步啊。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这个道应该是通用的,而不能局限于为人处事。


055731b55g7r1gpzn7loed.jpg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5 宝石 +5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5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5 宝石 +5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情深缘   活跃之星 2023-6-27 11:53: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海南海口
正确答案是:孔子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Mini2014   世界首富 2023-6-27 14:15: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东
就是孔子的儿子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马甲   论坛首富 2023-6-27 14:54: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山东青岛
孔子。。。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99

粉丝62

帖子14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