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已解决]炒股亏损,投资基金也是不行,也亏,那些专业人士就是故意亏基民?

喜大普奔   论坛守护神 前天 15:1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石家庄
炒股亏损、投资基金也亏,不能简单归结为专业人士故意亏基民,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体如下:

市场因素

市场波动与周期性:股市和基金市场都具有周期性,会经历牛市、熊市等不同阶段。在熊市或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时,股票和基金价格往往会下跌,导致投资者亏损。如2022年和2023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权益类基金普遍亏损。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股市和基金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下跌,进而影响基金的表现。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受到冲击,股市和基金市场也出现了大幅波动。

投资者自身因素

投资知识与经验不足:许多投资者缺乏足够的投资知识和经验,不了解股票和基金的基本原理、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方法。他们可能盲目跟风、追涨杀跌,或者选择不合适的基金产品,导致投资失败。

投资目标与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投资者在投资前没有明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了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基金产品。例如,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选择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当市场波动较大时,容易遭受较大损失。

频繁交易与短期投资:部分投资者频繁买卖股票和基金,试图通过短期交易获取高额利润,但这种行为往往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投资收益。而且,频繁交易也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导致投资决策失误。

机构与专业人士因素

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利益驱动: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管理费,管理费与基金规模成正比,而不是与基金业绩挂钩。因此,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可能更关注基金的规模扩张,而不是投资者的收益。在市场高点时,基金公司可能会加大基金发行力度,吸引投资者购买,而忽视了投资者的利益。

销售机构的误导:一些基金销售机构为了追求销售业绩,可能会夸大基金的收益,或者向投资者推荐不合适的基金产品。他们可能会忽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将高风险的基金产品推荐给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导致投资者亏损。

市场信息不对称:专业人士和机构在获取市场信息方面具有优势,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而普通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难以保证。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处于劣势,从而遭受损失。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ucuv7   世界首富 前天 20: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内蒙古包头
了解了解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qsmol02   发帖之星 前天 21: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投资亏钱确实挺让人沮丧的,但说专业人士故意亏基民可能有点片面啦。其实基金亏损有不少客观原因,比如市场整体大跌的时候,很多基金也会受影响;还有些行业基金跟着板块波动,要是押错了赛道也容易亏。

而且专业人士也不是万能的,基金经理也得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有时候策略没跟上行情变化就会影响收益。不过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些长期业绩不错的基金还是能帮投资者赚到钱的,只是短期波动容易让人焦虑。
参与人数 1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星云1842   论坛守护神 昨天 05: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当前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普遍面临的亏损问题涉及多重因素,既有市场机制和行业生态的深层次矛盾,也有投资者自身行为与认知偏差的影响。以下从机构行为、市场机制和投资者应对策略三个维度综合分析:

一、机构行为的争议性:利益错配与道德风险

‌管理费机制与业绩脱钩‌

公募基金行业普遍存在"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模式,2023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1.2%的情况下,全行业管理费收入仍创1456亿元新高。

‌二、操作乱象与利益冲突‌

‌1、销售误导‌:银行等渠道为获取高额佣金,存在"赎旧买新"诱导行为,65%的基金持有期不足1年即被赎回‌;

‌2、投研失职‌:部分基金经理存在"挂名管理"(超40%违反监管规定)。

‌3、信息不透明‌:基金持仓数据平均滞后45天,高管减持操作需基民自行比对定期报告才能发现‌。

二、市场机制的结构性缺陷

1、考核导向偏差‌

基金公司普遍将规模而非长期业绩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导致"爆款基金"频现但后续表现不佳。

‌2、风险收益失衡的生态链‌

销售环节存在"承诺收益""误导性宣传"等违规行为,32%的高风险产品被标注为"中低风险"‌。

三、投资者的认知误区与应对策略

上海高金研究院数据显示,68%的投资者存在"追涨杀跌"行为,导致实际收益比基金净值表现低3.2个百分点。

‌四、理性投资建议‌

1、识别骗局‌:警惕"稳赚不赔""限时特供"话术,正规金融产品年化收益率普遍低于5%,超5%承诺需高度警惕‌;

‌2、长期配置‌:避免情绪化择时,通过定投平滑波动,关注低估值+业绩确定性强的板块。

‌3、维权途径‌:保留销售过程录音、宣传材料等证据,对违规行为可向证监会举报。

4、建立"风险收益对等"认知,通过分散投资、长期持有提升胜率‌。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诸葛 + 3 + 3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金币 +3 本月威望 +3 宝石 +3

回复 支持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0

粉丝14

帖子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