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炒股亏损,投资基金也是不行,也亏,那些专业人士就是故意亏基民?

nwdlhzccj   土豪 楼主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四川德阳
炒股亏损,投资基金也是不行,也亏,那些专业人士就是故意亏基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0)

鱼羊鲜   论坛守护神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南京
别太灰心呀,投资亏钱确实挺让人沮丧的,但说专业人士故意亏基民可能有点片面啦。其实基金亏损有不少客观原因,比如市场整体大跌的时候,很多基金也会受影响;还有些行业基金跟着板块波动,要是押错了赛道也容易亏。

而且专业人士也不是万能的,基金经理也得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有时候策略没跟上行情变化就会影响收益。不过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些长期业绩不错的基金还是能帮投资者赚到钱的,只是短期波动容易让人焦虑。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八月桂花香1968   论坛首富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股基风险都不小
参与人数 1宝石 +2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2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2

[发帖际遇]: 八月桂花香1968 在社区发现金元宝,价值20 颗金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晴儿   世界首富 5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苏无锡
投资基金也是不行
参与人数 1宝石 +1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1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1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江西宜春
投资亏损确实容易让人着急,甚至产生一些负面猜测,但直接说“专业人士故意亏基民”其实不太客观。

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更多和市场大环境有关。比如股市整体下跌时,大部分股票型基金很难独善其身;债券市场波动时,债基也可能受影响。基金经理的操作水平会有差异,但故意亏损对他们没好处——基金规模缩水、业绩下滑,不仅会影响行业口碑,他们自己的收入(比如绩效奖金)也会受直接影响,甚至可能被替换。

当然,不排除个别行业乱象,但监管对基金行业的规范一直比较严格,故意损害基民利益是违规行为,会面临处罚。如果对某只基金的操作有疑问,可以查看定期报告里的持仓和操作说明,也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向监管部门反映。

投资有风险是客观规律,遇到亏损可以调整策略,比如分散投资、选择更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
[发帖际遇]: 严复对nwd7pv29pk 说:“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几世的轮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认知,悄悄帮我们擦去脸上的无知和肤浅。书便宜,但不意味知识的廉价。”nwd7pv29pk 听后得到了2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star123   世界首富 5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沉默的大海   世界首富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了解了解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飒爽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北京
当前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对基金和股票亏损的质疑确实反映了部分行业乱象,但需结合法律、市场机制和个案具体分析。以下是综合多方面的解读:

一、基金亏损的可能原因及责任划分

‌市场因素与投资风险‌

基金投资本身具有风险,尤其是权益类基金(如股票型基金)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2023-2025年数据显示,超90%持有主动权益类基金3年以上的投资者亏损,部分基金净值回撤超50%,这与整体市场低迷相关‌。但若基金长期跑输大盘(如2023年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13.28%,而沪深300指数仅跌11.38%),则可能反映管理能力不足‌。

‌管理人失职或违规行为‌

‌故意操作或欺诈‌:若基金经理通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导致亏损,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诈骗罪)或民事赔偿。例如,虚构亏损事实非法占有资金的行为可能被定性为诈骗或侵占罪‌。

‌道德风险‌:部分基金公司存在“旱涝保收”的固定管理费模式,即使亏损仍收取高额费用,导致激励扭曲。监管近年推动浮动费率改革,将管理费与业绩挂钩以约束此类问题‌。

‌销售环节的误导‌

部分机构在推介时隐瞒风险或承诺保本收益。例如,有券商从业人员承诺“收益7至8倍”,导致投资者亏损后被法院判定承担赔偿责任‌7。类似案例中,法院通常根据《九民纪要》判定机构是否履行适当性义务‌89。

二、投资者可采取的维权途径

‌法律诉讼‌

若基金公司存在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投资者可依据《证券法》索赔。例如,美国证券法对中介机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而中国类似案例需证明机构未尽勤勉尽责‌。

对销售误导,可提供微信记录、风险测评文件等证据起诉。如江苏高院案例中,投资顾问公司因承诺收益被判赔偿70%损失‌。

‌监管投诉与行政处罚‌

证监会可对违规基金经理采取警告、罚款或吊销执照等措施。例如,东方证券因浙江国祥IPO事件被质疑利益输送,引发高管离职‌。

三、行业改革与投资者自我保护

‌费率改革与业绩绑定‌

新规要求管理费与基金业绩挂钩。例如,东方红产业升级混合基金因亏损超16%被暂停收取管理费,而表现优异的基金可提高费率‌。此举旨在促使管理人提升投研能力‌。

‌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避免轻信高收益承诺,核实机构资质(如托管牌照)‌。

留存风险揭示书、合同等文件,自主决策时避免频繁非理性操作‌。

四、总结

专业人士“故意亏损”并非普遍现象,但部分个案确实暴露了管理失职、销售违规等问题。投资者应区分市场风险与人为过失,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同时关注行业改革动向(如浮动费率)以降低投资成本‌。监管趋严与司法判例的完善正逐步推动市场规范化‌。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星开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关于投资亏损和专业人士的表现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理性分析,避免简单归因于"故意亏损"。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拆解:

1. **市场系统性风险**

- 当市场整体下行时(如经济衰退、黑天鹅事件),90%的基金都难以独善其身。根据标普数据,2022年全球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8%,这是系统性风险而非人为因素。

2. **专业机构的运作逻辑**

- 公募基金主要靠管理费盈利(通常1.5%/年),规模越大收入越高。故意亏损会导致规模缩水,不符合商业逻辑。

- 私募基金有业绩提成(通常20%超额收益),与投资者利益更绑定。但头部私募如景林、高瓴近年也出现过20%+回撤。

3. **业绩归因分析**

- 短期亏损≠能力不足。巴菲特2020年一季度也曾亏损500亿美元

- 关键要看:

- 是否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如沪深300指数)

- 最大回撤是否在同类前1/2

- 夏普比率是否大于1(风险调整后收益)

4. **投资者行为偏差研究**

- 晨星数据显示,投资者实际收益率比基金净值增长率平均低1.5%,主要因为:

- 追涨杀跌(52%投资者持有期<1年)

- 错误择时(80%的申购发生在市场高点区域)

- 费用损耗(频繁交易产生申赎费)

5. **解决方案建议**

```mermaid

graph TD

A[亏损原因分析] --> B{市场因素}

A --> C{产品因素}

A --> D{行为因素}

B --> B1(经济周期)

B --> B2(政策变化)

C --> C1(风险等级错配)

C --> C2(管理费过高)

D --> D1(频繁交易)

D --> D2(情绪化决策)

解决方案 --> E[资产再平衡]

解决方案 --> F[持有期延长至3年+]

解决方案 --> G[定投平滑成本]

解决方案 --> H[选择低费率指数基金]

```

6. **数据参考**

- 万得全A指数2005-2023年化收益11.2%,但期间:

- 最大回撤-71%(2008)

- 连续下跌月份最长6个月

- 年波动率28.7%

- 偏股基金指数同期年化14.3%,但:

- 持有3年正收益概率68%

- 持有5年提升至82%

建议采取的行动步骤:

1. 诊断持仓基金:查看3年以上业绩排名(晨星网、天天基金)

2. 评估风险承受能力:用"最大可承受亏损"反推合适仓位(如能接受20%亏损,则股票资产不宜超过50%)

3. 建立投资纪律:设定年交易次数限额(如≤3次/年)

4. 学习基础分析:掌握PE、PB、ROE等核心指标的使用

资本市场本质是概率游戏,专业机构的价值在于通过研究提高胜率,但无法保证每笔投资都盈利。重点是通过资产配置和长期持有来提升盈利概率,而非寻找"不败"的产品或经理。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高通LTE技术   论坛守护神 4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基金亏损有不少客观原因,比如市场整体大跌的时候,很多基金也会受影响;还有些行业基金跟着板块波动,要是押错了赛道也容易亏。

而且专业人士也不是万能的,基金经理也得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有时候策略没跟上行情变化就会影响收益。不过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有些长期业绩不错的基金还是能帮投资者赚到钱的,只是短期波动容易让人焦虑。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0

粉丝14

帖子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