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付出多少不等于能回报多少

薛定谔的猫   有道财富 楼主 2021-1-7 17: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指,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会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下降,增加的产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少,甚至使总产量绝对减少。

所谓效用就是指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时所得到的满足程度。例如,吃一个面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或看一场电影得到的精神满足。效用完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觉,取决于个人的偏好,没有什么客观标准。

尽管效用是主观的,但所有人的消费都遵循一个共同规律,这就是随着所消费同一种物品的增加,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例如,福卡喝杰米扬的第一碗汤时,一定感到味道鲜美(满足程度高),喝第二碗汤的感觉不如第一碗汤那么好(满足程度减少了)。当喝了一碗又一碗时,满足程度越来越低,最后成为痛苦(负效用),以至于不得不逃之夭夭。经济学家把这种普遍现象概括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递增是暂时的,而递减则是必然的。

1.jpg

第一块三明治和第三块不同

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味,同样的食品,吃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感觉是相差很大的。

假设一个人吃馒头,吃第1个馒头获得3个单位(满足程度),吃第2个馒头获得2个单位(满足程度),吃第3个馒头获得1个单位(满足程度)。假设馒头是免费的,你说他应该吃多少个馒头?他会一直吃下去么?显然不会,如果他是理性的,他一定会选择边际量,即在吃第X个馒头时,已经不能获得任何满足,馒头已经吃腻了,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时候,他就停止吃馒头了。假设,他在吃第4个馒头时,获得0个单位(满足程度),继续吃下去,可能就是负的满足程度,比如吃到第5个馒头时,觉得恶心、想吐,因此,他还是吃4个或者3个为好。因此,即使是免费的东西,比如这里是馒头,虽然边际成本为零,但是由于边际收益是递减的,随着吃馒头的个数增加,满足程度不断下降,等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理性的人在这个边际量的地方实现了均衡。

content457.jpg

中国人大多都知道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年轻时,落魄的朱元璋曾受乞丐的“百家饭”接济而得以活命,他觉得那顿饭是他吃过的世间最好的美味。在其富贵天下吃尽世间美味后仍对那碗所谓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念念不忘,甚至找来当年做饭之人为其烹制,但已找不出来当年的滋味了。一样的东西为何对朱元璋有不同的效果呢?最后,朱元璋感叹道:“肚饥了糠也甜,肚饱了肉也咸。”由于环境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不同阶段的朱元璋对物质、精神生活的期待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的感觉,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

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封面图.jpg

投入成本与收益未必对等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是这样,投入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等,才是现实世界中的真相。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比如在农业生产中,随着肥料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先是递增的,当达到一个浓度后,再增加肥料,农产品的产量是递减的。肥料太多就会把庄稼都烧死了,最后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对每个人来说,当然希望效益越多越好,但是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效益之间并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并不是投入越多,效益就越多。投入太多的成本,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因为成本与收益并不总是正比递增的。

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就被称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从边际效益变化的角度来看,一个和尚挑水吃到两个和尚抬水吃,说明边际效益已经递减,当发展到三个和尚时,已,经递减到没有水吃了。这是对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最生动的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6

粉丝122

帖子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