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饿鼠效应:逼着孩子自己想办法。很多孩子,正在被父母喂养成“饱 ...

实现财务自由   活跃之星 楼主 5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饿鼠效应:逼着孩子自己想办法。

很多孩子,正在被父母喂养成“饱鼠”。

父母不断努力,就惯出了孩子的各种坏习惯。

儿子一出生,父母就担心房价上涨的问题,就买了婚房。还想尽办法留一笔钱,给儿子做彩礼。

女儿一出生,如获至宝,如养千金。女儿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美其名曰“富养女”。

有一次和朋友聚会,还没有吃几口,朋友就打包了——让闪送员,送到家,给孩子吃。

大家觉得奇怪,这朋友家,不是有公公婆婆在吗?也不会少了一顿饭。

朋友解释:“儿子吃不惯爷爷奶奶做的饭菜,还是我给他准备点吧。”

是的,朋友的儿子很挑食,朋友就想办法,满足儿子的挑食行为。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看到孩子一哭闹,就马上把手机递过去。

朋友抱怨,孩子没有手机,就闹腾,这可怎么办啊。抱怨一番之后,却没有任何改变。

在丰衣足食的当今社会,父母怕孩子饿了,冷了,受委屈了,就使劲去满足。孩子就长期做家里的小皇帝。

作家高世祥说过:“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退缩行为,退缩是自卑不坚强的表现。”

如果为了孩子好,那就给孩子适度的“饥饿感”。相信他自己会去觅食的。

科学家克莱尔·麦凯,做过一项实验:把一群幼鼠分成两组,一组有丰富的食物,一组食物不够,只有60%。

结果很意外,就是食物不够的幼鼠,活得很好,也学会很多生存的方法。食物丰富的幼鼠,身体圆滚滚,似乎活不久,也没有求生方法。

这就是“饿鼠效应”。

人就是这样,在缺衣少食的时候,会计划着用食物,把东西用在关键处。也想办法去获取新的东西,填补“不足之处”。

这也见证了古人的育儿方式: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牛马。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这样给孩子教育。

第一,告诉孩子如何去获取想要的东西。比方说,要买一双跑鞋,就可以通过卖水生意的收入实现。

第二,不要有求必应,在非必要物品上,设定附加条件。比方说,孩子要看电影,就要先完成家务活。

第三,大方地和孩子说家里有点穷,没有准备婚房彩礼等。给孩子一点生活的危机感。

当然,根据每天家庭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想到很多的教育方式。整体就是“孩子有点饿,需要另外想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大神点评(1)

YaQin   活跃之星 3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饿鼠效应
参与人数 1宝石 +3 收起 理由
小财神 + 3 解决零回复,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宝石 +3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2

粉丝139

帖子7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