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 收藏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已解决]黄仁勋:美国已批准出口许可,将开始向中国销售H20芯片。为什么 ...

nwd7pv29pk   论坛守护神 19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上海
美国批准向中国销售H20芯片,主要是出于商业利益考量与对华技术封锁策略调整,不排除其存在试图压制中国芯片产业等“歪主意”。具体分析如下:

批准发货原因

- 企业商业利益驱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AI市场之一,英伟达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占其全球营收的12.5%,营收额高达170亿美元。4月的出口禁令使英伟达营收遭受重创,2026财年第一季度因H20芯片库存过剩,计提了45亿美元费用,恢复出口可缓解库存压力,保住重要市场份额。



- 对华技术封锁效果不佳:美国多年来的技术封锁并未遏制中国AI发展,反而促使中国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中科院计算所研究指出国产替代进程已不可逆,预计2027年国产芯片市占率将突破45%。美国意识到继续限制H20芯片出口,不仅无法阻挡中国AI产业发展,还会让美国科技企业失去在华利益。



- 英伟达积极游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多次强调中国是英伟达增长的关键市场,警告持续封锁将使英伟达“永久失去中国市场”,并积极与美国沟通,推动政策调整。



- 战略资源谈判交换:有外媒分析,英伟达恢复向中国供应H20芯片,可能是美国与中国就稀土等战略资源展开谈判的一部分,通过放松芯片出口限制,换取在其他领域的利益或合作。

可能存在的“歪主意”

- 维持技术体系霸权:H20芯片虽性能被阉割,但支持英伟达CUDA生态,美国可通过它让中国部分企业继续依赖英伟达技术体系,维持其在全球AI行业开发门槛和标准制定方面的主导地位,使中国AI开发者难以摆脱其技术框架。



- 挤压国产芯片市场:英伟达品牌号召力强,H20芯片回归会对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国产芯片企业形成竞争压力,蚕食其利润空间和市场份额,阻碍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发展。



- 后续政策反复: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具有反复性,此次批准H20芯片出口可能是阶段性行为,未来可能根据其战略需要,针对其他型号芯片或在其他方面重新收紧管制,继续对中国科技发展施加压力
[发帖际遇]: 罗杰斯对nwd7pv29pk 说:“投资和生活一样,细节往往是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所以你不能忽略任何细节,不管它看似多么的无关紧要,你必须搜寻、验证每个讯息,只要与你的投资决策有关,都不能掉以轻心。”nwd7pv29pk 听后得到了1 颗宝石。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星云1842   论坛守护神 1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的决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商业利益的驱动,也反映了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的策略性调整。以下从几个关键角度分析:

一、商业利益驱动

1、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英伟达CEO黄仁勋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庞大且充满活力,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增速超30%,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英伟达面临巨额营收损失(2025年因H20禁售损失达71亿美元)

2、竞争压力:华为腾910B等国产芯片的性能已接近H20(约为H100的20%),若英伟达持续断供,可能加速中国国产替代进程,进一步挤压市场份额。

二、美国政策调整:从"极限施压"到"柔性遏制"

1.技术限制的精准化:H20是性能大幅缩水的"特供版"(算力仅为H100的15%),既满足美国对华技术限制要求,又通过高显存设计维持商业存在5 6。这种"有限开放"旨在延缓中国高端AI技术突破,同时避免完全失去市场控制权 4 7。2.避免反噬美国企业:全面禁令可能导致英伟达等企业丧失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甚至加速中国"去美化"进程2 7。黄仁勋曾公开批评出口管制"代价巨大",并通过游说推动政策松动 4

三、潜在战略意图与风险

1.压制中国芯片产业:美国财政称,放行H20是为了"压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避免其完全自主化。通过低性能芯片供应,可能削弱中国自主研发动力。

2.动态博弈工具: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具有"动态调整"特征,H20解禁可能是阶段性策略。一旦中国在7nm以下制程等领域突破,美国可能再次收紧管制 。

3.稀土等战略资源交换:有分析指出,美国可能以芯片出口换取中国在镝、铽等关键稀土资源上的配合。

结论

当前批准H20销售,本质是美国在商业利益、技术霸权维护和地缘政治博弈间的平衡选择。其背后既有英伟达等企业的强力游说,也有对中国国产替代加速的担忧34。但需警惕这一"解禁"的局限性:H20性能阉割明显,且美国未来可能根据竞争势再调中国需坚持自主创新,避免对"特供版"芯片形成依赖。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永恒   论坛守护神 13 小时前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北
美国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的决定,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商业利益、技术竞争、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中美贸易谈判的阶段性妥协。这一决策背后既有英伟达的积极游说,也有美国的战略考量,但同时也可能隐藏着一定的技术控制和市场主导意图。以下是具体分析:

### 1. **商业利益驱动**

- **英伟达的中国市场依赖**:中国市场占英伟达全球营收的13%(约170亿美元),H20芯片的禁售导致英伟达在2025年第二季度损失55亿美元,并影响其股价。黄仁勋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警告美国,长期封锁可能导致英伟达永久失去中国市场。

- **中国AI市场的巨大需求**:中国企业(如腾讯、字节跳动)因AI推理需求已累计预订180亿美元的H20订单,解禁将重启市场增量。

### 2. **美国的战略调整**

- **“低端放行,高端封锁”策略**:美国商务卢特尼克明确表示,H20属于“第4级”芯片,并非最先进技术,目的是让中国依赖美国技术,而非推动其高端AI发展。美国希望通过允许低性能芯片出口,维持中国对美国技术生态(如CUDA)的依赖,同时限制中国获取更高端算力。

- **稀土谈判的筹码**:此次解禁可能与美国在稀土永磁材料出口谈判中的让步有关,形成“磁铁换芯片”的交换框架。

### 3. **国产替代的倒逼**

- **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的崛起**:华为昇腾910B的性能已超越H20(FP16算力256 TFLOPS vs. H20的148 TFLOPS),且成本更低。美国意识到全面封锁可能加速中国自主芯片的发展,因此选择有限度开放,以延缓中国技术突破。

- **中国AI芯片自给率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AI芯片自给率将达40%,美国希望通过低端芯片维持市场影响力。

### 4. **可能的“歪主意”**

- **技术依赖与控制**:美国希望中国开发者继续使用CUDA等美国技术生态,从而长期受制于美国标准。

- **政策反复性风险**:美国仍保留“逐案审批”机制,未来可能随时收紧出口,使中国企业面临供应链不确定性。

- **分化中国AI产业**:通过提供“够用但不够强”的芯片,美国可能试图让中国企业在短期算力需求和长期自主可控之间陷入两难。

### 5. **中国的应对策略**

- **短期利用,长期自主**:中国企业可能采取“混搭战术”,用H20处理推理任务,同时加速国产芯片(如昇腾)在训练场景的应用。

- **政策扶持国产替代**:中国计划到2027年将国产AI芯片市占率提升至40%以上,并通过能效标准限制进口芯片。

### 结论

此次解禁是美国在商业利益、技术竞争和地缘政治之间的权衡结果,既是为了缓解英伟达的财务压力,也是为了维持对中国技术的“温水煮青蛙”式控制。然而,中国AI产业的自主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芯片生态(如CUDA替代方案)和先进制程突破
回复 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奖励规则

HOT • 推荐

关注16

粉丝78

帖子15754